人民网:玩转无人直升机的不惑“少年”

2022-06-10

这世界上无所谓偶然,有的只是伪装成偶然的必然。

1995年9月29日,我国第一架双旋翼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海鸥”号试飞成功。其时,出生于江苏农村的13岁少年田刚印,像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把木条当玩具,只是每当有飞机划过天空,他都会抬头仰望。但恐怕当时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将来漫长的人生会和无人直升机并轨交集。

  

思考中的田刚印

 

“小时候很喜欢飞机,只要天上一有飞机飞过,我肯定会抬头往上看。”生长于医生世家的田刚印,子承父业本来是父母认为的最优选择。然而,和很多男孩一样,田刚印对飞机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但和很多男孩又不一样的是,他的梦想没有被现实打败。

2001年,田刚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倔强地选择了当时的冷门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80后”;“典型的理工男”;“国内无人直升机‘元老’”;“拒绝35亿元投资诱惑的爱国创业者”;……

透过纷至沓来贴在他身上的一个又一个标签,似乎已经可以勾勒出靠着技术硬核做到行业巨头,接着又领航军民通用、踏上航空报国之路的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的大概模样。但当记者面对面见到这个戴着无框眼镜、斯文清瘦的“大男孩”时,还是很难将他和公司市值数十亿的企业家联系起来,更难和无人系统专家组专家、空中支援组专家、无人机专家组专家等等一系列头衔联系起来。

不过,田刚印的故事真的会让人深刻感受到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什么叫“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田刚印与无人机


目标专注,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成果

本科阶段,田刚印的学习是通识教育。“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得不深。干什么似乎都没有隔阂,但搞深了就要自己琢磨。”

大学4年,田刚印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是学校的航模协会。在这里,田刚印也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将“理论变为实践”。

“有些人喜欢踢足球,而有些人喜欢制作足球,我是后者。”在航模协会里,有人做拼装、做设计、做飞行、做控制,而田刚印喜欢在别人的航模上“加零件”。“我就喜欢做改良。在别人弄完了之后,我加零件让飞行器更稳、更灵敏。”

2005年大学毕业,田刚印入职一家无人机代理公司。在两年多的技术员生涯中,他曾游说过自己的老板做属于公司自己的无人机,但没有得到理会。2007年,由于无人机市场不景气,公司濒临倒闭,导致半年没有发出工资,田刚印处于失业的边缘。

偶然与必然,这个哲学范畴的命题,在田刚印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再一次闪出神秘光芒。田刚印和自己的一个校友一琢磨,将自己在北理工租用的校舍作为办公地点,从打算结婚的钱中截留4万元用作启动资金的一部分,继续改进他的毕业设计——一个书本大小的飞行控制器(以下简称“飞控”),就此开始了艰辛又精彩的创业之路。

飞行控制器在当年还是一个新兴领域,由于经验不足,田刚印设计改造的飞控经常出现返工的情况。仔细一调查,原来是不明白当时行业内的“潜规则”:同样进价的电子元件,代理商往往先进行性能评估,高性能的打包卖给订单量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性能低的以零售的方式卖给一些小企业或者个体。田刚印显然属于后者,“开始一度以为是我们的控制器本身出了问题,花了大量时间检修。后来才发现,其实都是因为买的电子元件是劣质的。”

走过这个弯路,田刚印终于成功将飞控由书本大小改造成香烟盒大小。而这时,机遇也悄悄降临。创业初期,田刚印所需要的原件是从一家专门做代理的公司购入,而这家代理公司同时也做飞控代理。当得知田刚印在做飞控时,便介绍他认识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项目组。

这一次的牵线搭桥就让田刚印的“香烟盒”为他赚取了29.7万元,成为他们挖到的第一桶金。

这一年,是2009年。也正是从这一年,田刚印萌生了做无人直升机整机的“野心”。

 

 创业中的无人机“少年”

 

区区本科生也想造无人机?

面对质疑,田刚印一声不吭,埋头潜心研发。但研发难度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光是研制方案就前前后后经过了近2000次修改。2012年,他终于研发出了第一台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相比国际上同类型无人直升机,零件减少了一半多,性能却提高了一倍。

“所有的公司都在困难中从小到大,唯一的途径就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攻坚克难,不能退缩。”现在的田刚印,回头再看创业初期那段经历,愈发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先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目标专注,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成果。

爱国初心 才是科研企业的奋进原力

实际上,研发无人机之前,田刚印已经从研制飞控器上赚了两亿元。

“创业之初选择研制飞控器,是因为它对资金的依赖比较小,对知识的依赖比较大。后来我们有钱了,我总觉得应该把钱投到更有意义的事业上。”对于田刚印的飞机梦,在公司管理层当时是出现了意见分歧的——制作飞行控制系统已有丰厚的利润,没有必要去冒险。“很多研究院都没有做出来,我们有必要去碰壁吗?”

“当时年轻气盛,就觉得我造的飞机肯定比别人的好。”这并非盲目自信,因为田刚印研制的飞控器要安装在各种飞机上,不同型号飞机的构造以及优缺点他都了如指掌。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国际上能搜到的与无人机、直升机相关的研究都看了一遍,资料打印的纸张一摞一摞码了半面墙。最后,他兴奋地发现,俄罗斯KA系列的共轴直升机比较好,它的优点是抗风、体积小,缺点是机械过于复杂。而田刚印的优势正是在电子这一块。他研究了KA系列的机械比例关系,将机械的部分直接用电子代替。在对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后,他设计出了以“电控共轴”为核心的整机研制方案。

 

田刚印(右一)与研发人员沟通研发进展

 

这架身长1.5米,重量290公斤的无人直升机,有两个共轴的螺旋桨,没有尾翼,占地面积小,零件少,在狭小空间起降特别有优势,抗风性能特别好,能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自主降落、自主航线飞行等各种功能。

2015年,这一方案中的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获得了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居领先地位。

谁都知道,造飞机“烧钱”。“搞飞机不可能不摔机,摔得越多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无人直升机价值超过1000万元,从天上掉下来,钱就打了水漂。当突破专利和技术难题的喜讯一个个传来时,田刚印也遇到了困境:账面资金所剩无几,公司几乎弹尽粮绝。

一次偶然的机会,田刚印和团队带着样机参加了新加坡航展。在展台上,田刚印带去的产品受到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的青睐。淡马锡开出条件,愿意以7亿新加坡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35亿元参股40%,并承诺拿出1.7亿元人民币现金奖励创始团队。不过,公司CEO必须得到他们认可,公司也必须搬到新加坡。

一边是35亿元的投资诱惑,一边是几乎走投无路的团队,如何选择?在大多数人眼里,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我们的总部必须放在中国,我们的技术必须留在中国。”田刚印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将智慧财富拱手让于他国。”

  

田刚印与TD220

 

田刚印的选择,一方面源于对自己无人机研发技术的信心,另一方面发自满腔浓烈的爱国初心。这一初心,也正是众多中国科研人员的奋进原力。

爱国者注定不会被辜负。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市政府向田刚印提供了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解了燃眉之急。2012年,田刚印和创业团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年初,TD220实现首飞。2013年5月,还在试飞阶段的飞机已经收获了第一笔千万元订单,而意向订单已经排到下一年。

在这架TD220无人机前,田刚印经历的一切困难与挫折都显得不再那么辛酸。“如果你又想安逸又想成功,那么成功离你就很远了。”

航空报国 民营企业也能有大梦想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市政府推荐田刚印参加了2013年北京科博会,正是在这次展会上,TD220获得了特别的关注。

“几个月后,我们接到通知,前往西部某地进行飞行演示。在现场,临时安排我们携带从未适配过的装备进行演练,取得了优异成绩。”田刚印告诉记者,这次演示成功,表明无人直升机具备立项条件,也正式开启了中航智的航空报国之路。

2014年至2015年,为确保竞标成功,田刚印带领团队在戈壁滩上试飞半年多。终于,TD220型无人直升机在公开竞标中脱颖而出。机身仅长2.5米的TD220型无人直升机,小小的身材下蕴含了无尽的能量。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最高飞行高度3500米。除军事领域,它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农药喷洒等领域,其载荷、速度远超同等量级无人机。

大获成功的田刚印并没有停止科技创新的脚步,一直在对TD220型无人机进行更新迭代。B型机在增加35公斤的基础上,其他指标都是乘以2,续航时间延长到5至8个小时。

TD220型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在当前筹备冬奥的关键时刻,也是它的用武之地。“以前为了防止有人破坏雪道,需要上百辆警车、几百人巡逻,现在只需两架无人直升机就能解决问题。”此外,无人直升机搭载红外体温探测器,在夜间可轻松发现移动目标;搭载5G系统,可将巡逻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搭载定向声系统,传播距离可由原来高音喇叭的几百米延伸到几公里,还不影响周围其他人。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中航智的无人直升机实现了从300公斤级向3000公斤级的跨越。田刚印作为总设计师,目前正承担着国家某重点型号无人直升机、某型通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田刚印(右一)与团队人员在T333无人直升机前合影

 

“物质生活并不能带给我们快乐与满足,相对于吃喝享乐,做无人机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田刚印说。虽然已经创业成功,但田刚印和中航智的几位元老们,还和以前一样,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助力中国航空工业实现弯道超车上。

“如果没有中央提出的发展政策,我们民营企业就不会有这么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社会化的强大生产制造能力,没有完备的航空、航天、航海工业体系,我们的理想就不会变成现实。”一谈到祖国,这个“理工男”终于流露出了万般柔情:我和我的企业,是共和国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国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更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喊出的这句誓言,让多少人心头为之一振,又让多少人因之泪目。田刚印正值不惑之年,但依然青春似火,激情四射。

田刚印讲述的,不仅是创业路上的起伏坎坷,更是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一路走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精神,更以技术强军、航空报国情怀,激发新时代中国青商的爱国热情。

上一条:

下一条:

返回列表